close

一直以來都想將在心理學這條路上所遇見的點點滴滴化為文字,

卻在下了標題後,千頭萬緒遲遲無法下筆…

可見得我內心有多麼糾結了吧!

 


5月了,開始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已經過半年時間,

回顧半年以來,與組織的慢慢磨合、試著接下以前沒接觸過的工作、處理緊急個案…等,

都在不斷不斷的提醒我:你已經是一個正式的心理師了!

當然,這一切都在放榜之後才成為真實。

10251935_10152344953069938_8878014393691238792_n  

唸心理系,有幾個很常被問到的問題,

不論是朋友間閒聊、還是正式訪談,都會被問的問題有幾個:

「當初為什麼會想唸心理系?」「心理系好可怕,你是不是知道我在想什麼?」

「心理師跟精神科醫生有什麼不同?」「臨床心理師跟諮商心理師有什麼不同」

這些類似的問題都被問到爛了。

當然我還是會很有耐心的一一講解,不過這些都不如我寫篇文章來回答的快速。

 

事情要從高中的時候開始說起。

 

指考放榜後,關於要唸什麼科系我完全無頭緒,

爸媽從來就不會干涉我功課,選填志願當然也是,他們完全沒有任何意見。

於是我洋洋灑灑的填了80幾個志願,

是的,你沒看錯,我就是填了80幾個志願,

最後進入了「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」就讀,完全是誤打誤撞啊。

臨心系在就業轉銜性上堪稱是數一數二的高,

意思就是說:畢業後能做什麼工作呢?百分之99的臨心系學生會回答:臨床心理師。

轉銜性低的科系例如哲學系、中文系、企管系…等,畢業後並無一個對應的、明確的職業名稱,這就是低轉銜性科系。

 

「大學唸臨床、為何研究所會轉唸諮商呢?」

這大概是第二個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,凡舉面試時,面試官一定會對我這個轉折的經歷有興趣,然後我就侃侃而談一堆已經回答過好幾百次的答案。

 

簡而言之,我大四的時候有到醫院實習,發現醫院的實習環境與我想像的有所差距,於是便轉唸諮商…………..以上都是廢話

實話是,臨床的門實在太窄太難考,所以轉而選擇相對好考的工商/諮商領域。

但是我總不能這樣回答老師們吧XD

 

唸諮商其實是一個有趣的過程,

我從大學開始,就一直覺得心理學很有趣了,唸書也很少覺得痛苦過,

各種心理學都可以跟生活結合,產生出不一樣的火花。

翻開臨心系的課表,各種有趣課程都有,實務的治療課程也有,大學四年我幾乎沒翹過課,

幾乎每堂必到,筆記寫的滿滿,班上神人也很多,考試怎麼考也考不贏,很快樂又充實的過了大學四年。

 

研究所更有趣了,從學風嚴謹、紮實的臨心系轉換到學風自由、開放的心理所(關於臨心系與心理系的差異,有興趣的話再跟我說),

學的東西更多樣化,我也可以修有興趣的工商心理學和其他科目,

當大學部課程的助教也當老師們的研究助理,累積一些工作經驗並與大學部的同學互動。

 

諮商實力的累積我覺得課堂學的還算是少數,

大多都來自於「全職實習」這一年的訓練。

所以我現在看到立委要將心理師法要下修成學士即可執業,真的是又氣又急,

立委根本不了解,心理師的訓練背景為何要設定成現在這樣:碩士及一年的全職實習才可應考心理師證照。

我自己一路走來覺得能力尚可完成諮商心理師之工作,也在全職實習之時,連唸碩班時也自覺尚無能力負擔諮商,如果由學士來進行,真不曉得台灣的心理健康會墮落到什麼地步,太難想像太可怕了。

 

至於全職實習的箇中滋味,真的要經歷過才會了解,

當然每個實習單位的條件都不一樣,共同的是:實習生們身份的模糊、想要快點畢業快點工作的心情、實習的壓力…等。

我很幸運,實習單位雖然工作繁重,

但我有好的實習伙伴及抗壓力,讓我在這一年快速成長,

也培養了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所需具備的種種能力,想來還是只有感謝。

 

實習完後我為了完成自己心願,規劃了一個人的東南亞跨國境旅行,在出國前推掉了一間花蓮某大學的面試,

雖然扼腕,但能去哪兒工作真的是看緣份。

9月中回來後,我很幸運的面試上了中部某大學諮商心理師的職位,

以一個還沒考上執照的偽心理師而言,這簡直是上天掉下來的恩賜,

我很珍惜這份工作,也在今年2月再次應試諮商心理師考試並在4月中放榜了。

 

回首我的「諮商心理師」之路,

一路實在受到太多貴人以及上天眷顧,走來不易但終究是成功了,

看到榜單那一刻內心實在是太激動,總算沒有辜負唸心理學已近10年的自己及身旁一直支持著我的人們。

 

這篇寫的急,中間有很多細節都略過,有機會會再補齊,有任何問題也很歡迎提出來問,我會很樂意解答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彎彎 的頭像
    彎彎

    Wan's Upon a time...

    彎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